English

好戏在后头

1999-02-28 来源:生活时报 刘福民 我有话说

虽然虎兔交岁的钟声已渐渐远去,可是在长安大戏院举办的北京京剧院建院2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的连台好戏,却依然使京城广大戏迷过大年、听大戏、过足瘾。

正应了“茶喝后来酽”的那句俗话,这次展演的最后几出戏,越来越精彩了。

正月十二由张学津、李玉芙、谭孝增、王文祉等主演的《赵氏孤儿》和正月十六由李崇善、景荣庆、姚宗儒等主演的《群英会·借东风》都是京剧院久演不衰的看家戏。各位名角荟萃,在剧中通力合作,把前辈大师当年的舞台风范,很好地继承下来。张学津饰演程婴,潇洒飘逸超凡脱俗,处处宗“马(连良)派”而又不露一丝斧凿的匠气;李崇善前饰鲁肃后饰孔明,整体宗“谭(富英)派”而又不拘一格,把个人的甜润挺拔的演唱特色挥洒得淋漓尽致;年逾古稀的名净景荣庆老先生应邀出演曹操,更是有宝刀不老炉火纯青的神韵。这些都体现了原汁原味的国粹艺术品位,也正是广大观众所津津乐道“生书熟戏”之所以魅力永存的缘由。

《杜鹃山》这出当年的“样板戏”现已成为“红色经典”被保留了下来。虽说时过境迁,出演的主要角色已不是当年的原班人马,然而观众仍然可以从全新的阵容中,在剧场感受到该剧那种大气磅礴,完整精致的辉煌气势的震撼力。特别是闫桂祥饰演的柯湘,尽管与原“样板戏”形象上差异迥然,可她的演唱技艺却着实不同凡响。那些成套繁难的大段唱腔,闫桂祥唱来举重若轻,收放自如,错落有致,游刃有余。前不久此剧去上海公演曾引起很大的轰动。连演连满,票房一直呈“熊市”,此番在长安大戏院再度亮相,相信那些对“样板戏”耳熟能详的有“怀旧情结”的观众,定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
这次展演的大轴戏是荣获首届文化部文华大奖的新编历史剧《画龙点睛》。此剧自首演至今已近十年,之所以成为剧院的保留剧目,是因为它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北京京剧院的艺术品位与风格,即注重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统一,使观众看了戏,既受到启迪开悟,又有欣赏梨园“名角儿”表演技艺的愉悦快感。张学津饰演的李世民,是一代贤明的开国英主,又是一个“唱、念、做”尽善尽美的舞台艺术典型,有看头,又有听头。闫桂祥饰演的张四娘,王文祉饰演的马周,不失各自表演特长,又多有新腔新调……全剧情节起伏跌宕,人物丰满感人,无论是舞台设计、唱腔编排,还是场面调度、表演细节,都显现出一种完整恢宏的“大班派”气势。雍容典雅而又不沉闷呆滞;有声有色而不零打碎敲;各角色,各行当,各流派都有一展风采的空间而不生硬堆砌;不时闪现“出彩儿”的亮点而又绝无廉价的小噱头……这些就是《画龙点睛》这出戏的成功之处,亦是北京京剧院演出创排剧目最具特征的艺术风格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